2025-05-14
在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即使庞大如百年企业,也难以在波涛汹涌的商业环境中独山岐山。
近日,日本电器巨头松下集团就被卷入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5 月 9 日,松下集团对外发布经营改革进展概要,一则重磅消息瞬间在行业内外炸开了锅。
松下集团公报称,企业在日本2025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将集中精力推进经营改革,解决集团的结构性、本质性问题。在改革中,集团旗下各公司将重点对营业部门等进行彻底的业务效率优化,并重新设计必要的组织架构与人员数。
松下集团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000 人,日本国内与海外各削减 5000 个岗位,裁员行动主要集中在截至 2026 年 3 月底的 2026 财年 。
据悉,截至2023年3月底,松下拥有约22.8 万人名员工,此轮裁员比例约为 4.4%。
事实上,松下的裁员风波并非首次上演。
在松下电器产业时代(Panasonic前身),曾于2001年信息技术泡沫破裂后实施自愿提前退休计划,当时共有约1.3万人申请。松下控股表示那次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主要原因是经营不振。
2001 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碎,松下电器产业时代(Panasonic前身)深受冲击,彼时其个人电脑、手机等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公司陷入亏损困境,无奈之下启动了一轮高达 1.3 万人的大规模裁员 ,堪称当时的“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而在今年年初,松下控股召开了关于未来集团经营改革的说明会,会上宣布,计划在2025年度内解散目前负责家电、空调与照明等业务的家电事业公司“Panasonic(松下电器)”,并将其拆分为3家独立的子公司:智能生活、新风空调食品流通、电气工程。彼时,裁员和业务重整的方向已见端倪。
松下集团2024财年决算报告显示,松下集团在 2025 财年实现 84581.85 亿日元(约合583亿美元)营业收入,同比略下降 0.5%;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3662.05 亿日元(约25.2亿美元),同比下滑 17.5%。
营业额维持稳定,但纯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可以说,利润的急剧滑坡,犹如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此次大规模裁员的重要诱因。
松下集团将业绩不佳归因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电动汽车需求的减弱。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对各类电子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减少。
而电动汽车需求的降温,使得松下在相关产业链上的业务受到冲击,尤其是其车载零部件等业务板块,订单量和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不过,松下也指出,在日本本土市场,空调以及部分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表现良好,为集团在艰难时刻提供了一定支撑。
公司首席执行官楠见雄规在公开接受采访时,言辞中满是沉重,坦言宣布裁员这一决定时,内心十分煎熬。尽管外界猜测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或许对松下利润产生影响,但松下方面并未将此列为利润下降的因素之一。
为扭转局势,松下集团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利润增长目标,预计到2027 年 3 月的财年,利润至少增加 1500 亿日元;到 2029 年 3 月的财年,利润将增加 3000 亿日元。
公司管理人员向媒体透露,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将是全方位的管理改革,包括果断关闭那些长期无利可图的业务,以及构建一个能够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做出更迅速反应的运营体系。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差距,松下也清楚地认识到,公司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在本财年,利润下滑的趋势还将延续。据松下预计,在截至2026 年 3 月的财年,利润仅为 3100 亿日元,销售额也将降至 7.8 万亿日元。
从业务板块深入剖析,松下集团如今深陷困境,电视、厨房家电、工业用马达、车载零部件等业务明确归为“问题业务”。
昔日辉煌的电视业务,如今已荣光不再。松下控股社长楠见雄规曾坦言,出售电视业务是个艰难抉择,虽有此决心,但尚未最终拍板。
电视业务曾是松下的核心支柱,2007 年销售额一度飙升至 1 万亿日元 。时过境迁,由于中韩品牌竞争加剧、技术路线调整不及时等原因,松下电视全球出货量从 2016 年的 631 万台锐减至 2024 年的 202 万台 ,全球市场占有率也一路暴跌至仅有 1.0% 。在等离子电视技术上的巨额投入,未能收获预期回报,更是让松下电视业务的财务状况捉襟见肘。
厨房家电业务同样深陷泥沼,在全球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态势下,松下厨房家电产品创新滞后,智能化程度远不及对手,价格方面又缺乏竞争力,致使市场销量萎靡不振,盈利状况每况愈下。
与此同时,行业发展趋势也给松下带来挑战。智能化浪潮下,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能家电迅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攀升,消费者追求设备互联互通与智能控制的便捷体验。新能源领域中,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储能系统等因环保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松下虽有布局,但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化程度与用户体验不及对手,设备兼容性欠佳;在新能源电池业务上,面临宁德时代、LG 化学等企业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
从市场竞争层面看,松下在技术创新、市场份额、价格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在智能手机市场,苹果、三星不断推陈出新,松下却因研发投入不足被边缘化。电视市场中,三星、LG 占据大部分份额,中国品牌海尔、美的、格力等凭借高性价比与优质服务,在全球家电市场快速扩张,挤压松下空间。新兴品牌大打价格战,小米智能家电以低价吸引大量消费者,松下产品价格偏高,在价格竞争中节节败退。
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亟需进行大规模业务调整与转型。通过此次裁员,优化人员结构、集中资源投入智能化、新能源等核心业务领域,也是松下集团的无奈之举。